1、设计原则
道路交通设计原则如下:
(1)统筹布置,因地制宜。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根据地形、气候、用地规模、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、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,选择经济、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。
(2)安全便捷,通而不畅。居住小区内道路交通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,同时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;道路通而不畅,保证行人、骑车人的安全便利。
(3)结构合理,有机联系。道路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工程管线的布置.形成有序的规划结构,同时应成为居住区内用地间有机联系的媒介。
2、居住区道路分级
如果按“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”三级规划结构来划分的话,居住区道路通常可分为四级:居住区级道路、居住小区级道路、居住组团级道路和宅间小路。各级道路在规划时宜分级衔接,均匀分布,以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,并有利于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。
(1)居住区级道路。一般用来划分小区的道路,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,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,山地城市不小于15m,车行道宽9一14m,
(2)居住小区级道路。一般用来划分组团的道路,路面宽6一9m,人行道宽1.5-2.5m,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,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;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l0m,
(3)居住组团级道路。上接小区路、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,路面宽3一5m,一般采用人车混行的方式;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,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Om;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,
(4)宅间小路。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人口的道路,路面宽不宜小于2.5m,
3、道路交通组织方式
住宅外部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分为“人车分行”和“人车棍行”两大类。在道路网络形态与联系方式上,应根据居住区规模、地形特征、住宅外部空间结构等多因素综合考虑,一般可分为环状式、贯穿式、尽端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形式。
A人车分行
人车分行组织的目的是保证居住区内的安全与安静,使区内各项生活与交往活动在不受机动车交通的影响下正常、舒适地进行。进人居住区后步行通路与车行路在空间上分开,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;车行路分级明确,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;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布置适当数址的住户停乍位;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,将绿地、户外活动场地、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,并深入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人口,起到连接住宅院落、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。
B人车混行
人车混行是指机动乍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,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上通行,居住区内车行道分级明确,均匀分布于小区内部,道路系统多采用互通式环状路、尽端路或两者结合使用。在私家车不多的地区和城市.采用人车棍行的交通组织方式.既经济又方便。但近年来,随着私家车的H益增多,人车分行已成为较盛行的交通组织方式。
C综合组织方式
山于有些居住区规模较大或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,其交通组织方式一般很难也无必要实行彻底的人车分流,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在交通方便与交通安全之间相互协调与平衡。在规划设计时,一般在居住区中部区域以环形车道围合实现步行化,而在环道外围地带人、车混行或局部人行与车行相交叉,形成综合式的交通组织。
4、出入口与消防通道设计
居住区根据规模和周边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设置出人口,出人口的设置要考虑居民通行的便捷性和管理的经济性,合理控制出人日位置、数量和间距,并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。
居住区的消防通道分消防车道和人行消防通道,前者需满足居住建筑消防扑救的相关要求,后者满足人员在发生火灾时的疏散要求。
宜: 祭祀、塑绘、开光、订盟、纳采
*声明: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,仅供参考,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,广大业主自行判断。
*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,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,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。